释义 |
是〈昰〉shì ㈠①〔形〕正确(跟“非”相对):习非成~|自以为~|你要谦虚一点才~。 ②〈书〉认为正确:~古非今。 ③(Shì)〔名〕姓。 ㈡〔代〕〈书〉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乃仁术|~可忍孰不可忍|~日也天朗气清。 ㈢〔动〕①联系两种事物,表示等同。“是”前后两部分可以互换而意思不变(只能用“不”否定):国歌的曲作者~聂耳|聂耳~国歌的曲作者|国庆节~十月一日。 ②联系两种事物,表示归类。前后两部分不能互换(只能用“不”否定)。1) “是”后为名词性词语:鲸鱼不~鱼,~哺乳动物|他~东北人,不~北京人。2) “是”后为表事物的“的”字结构:我~画油画的|她~唱戏的。[注意]:“是”的联系作用可用于不同的句型:“他是学生”(陈述句),“他是学生吗?”(是非问句),“他是学生还是老师?”(选择问句),“他难道是学生?”(反问句)。上述句中的“是”都表示归类,它本身不表示疑问等语气。 ③联系两种事物,表示存在(主语多为表处所词语):满街都~人|浑身~汗|遍地~牛羊。 ④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领有(“是”类似“有”,可省略):这张桌子(~)三条腿|我们(~)一个男孩儿,两个女孩儿|他家(~)三间房。 ⑤联系两种事物,表示事物的各种特征关系:套餐一份~十块钱(价钱)|班机从北京起飞~晚上八点(时间)|屋里~热热闹闹,屋外~冷冷清清(情景)|人~铁,饭~钢(比况)。 ⑥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是”重读,强调所肯定的情况。1) “是”省去,句子完整:这里~太热,不适合老人居住|他的意见~太尖锐,应该含蓄一点|他~太忙,要不早回家了。2) “是”同“的”呼应(“是”“的”除去不表强调):他~来找你的|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⑦用在句首,强调所肯定的情况:~他救了我们全家|~下雪了,满山遍野一片白。 ⑧用在名词前,有“凡是”“若是”的意思:~学生都得学习|~人就该说人话|~狗就改不了吃屎。 ⑨用在名词前,有“适合”的意思:来得~时候|柜子放得不~地方。 ⑩联系两个相同的词语,单用或连用,表示多种附加意义。1) 单用,强调事实如此:输了就~输了,不要不服输|不能去就~不能去,别再啰唆了。2) 单用,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常和“但是”“可是”“就是”等呼应:朋友~朋友,可是不能讲私情|东西好~好,就是价钱太贵。3) 连用,表示“地道”或不能混淆:这家女主人做的菜真好,荤~荤,素~素,全都可口儿|上回~上回,这回~这回,不能再减价。4) 联系两个相同的数量结构,表示暂且安于已得到或已实现的:走一步~一步|给多少~多少|这类文章现在很难找了,只能发现一篇~一篇。 ⑪表示应答。1) 用于回应祈使句,表示接受:你明天去买药。——~,我明天去买。2) 用于回应是非问句,表示肯定:你是北京人吗?~,我~北京人|你是昨天来的?——~,我~昨天来的。 “昰”另见shì(1154页)。 [语汇] 凡是 国是 横是 愣是 先是 于是 早是 真是 只是 自是 可不是 比比皆是 独行其是 俯拾即是 各行其是 莫衷一是 实事求是 习非成是 自行其是 自以为是 本书中包含“是”的词语
搬弄是非比比皆是不是不是玩儿的不是味儿大是大非担不是但是颠倒是非丁是丁,卯是卯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凡是俯拾即是敢是各行其是国是还是横是回头是岸积非成是既是就是可不是可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口是心非老是落不是愣是马首是瞻明辨是非莫不是莫衷一是怕是派不是赔不是惹是生非若是实事求是是非是非曲直是否是味儿是样儿似是而非算是头头是道唯利是图唯命是从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