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四个字是音的成语,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 | 第四个字是音的成语,音字结尾的成语 成语大全收录了23个关于第四个字是音的成语,以音字结尾的成语及解释 [众啄同音]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正声雅音] 纯正优雅的音乐。 [异口同音]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一口同音] 犹言众口一词。 [一锤定音] 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一槌定音] 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弦外有音] 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笙磬同音]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桑间之音] 指淫靡的音乐。 [绕梁之音]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跫然足音] 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泮林革音] 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袅袅余音]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遏密八音] 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北鄙之音]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
随便看 |
|
时代网汉语字词典收录了217496条中文词汇解释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中英文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